close

00335717.jpg《消失的艾思蜜》誰也沒有權力剝奪…

現在是流行把故事說的支離破碎,還是怎樣? (這絕對是閱讀前半段的感覺) 

這故事的全貌由家族中三個女人的角度,斷斷續續、一片一片,拼湊而成。 

而這三個女人,除了孫女愛瑞絲什麼都不知道外,奶奶凱蒂患了阿茲海默症,回憶成了破簡殘篇。姨婆艾思蜜(故事中的主角)被關在精神療養院60年,記憶中的童年亦已糢糊不清。

整個故事就像一幅1000片的拼圖,撒落一地,沿路撿拾,一直到,最後一片,找到歸位後,才完成。如果,這一切還加上述敘時的時間、人物交錯,那還有沒有更令人生氣的啊。

那麼,你要問:『讀的這麼痛苦,丟掉就是了。』
不,不是痛苦,是憤怒,但作者這麼零碎的寫法,卻深深的吸引住我,想知道發生什麼事,想要完成手中完成一半的拼圖,想要看到故事的全貌。
沒想到,最後又被它語焉不詳的結局,震的半死。(震驚)
好吧! 深呼吸~ 深呼吸~ 深呼吸~ 

 

時間起點:1930年代,英國蘇格蘭愛丁堡。

艾思蜜: 雷諾克斯家族的小女兒,不接受當時社會對淑女要端莊的要求,她從小活潑好動,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喜愛閱讀,想要繼續升學,不想參加花枝招展的社交活動。與當時的社會格格不入,她自己一點也不在意,但在社交圈中的表現卻令父母十分頭痛。

艾思蜜 16 歲那年,參加一場舞會,回家後驚恐的不停尖叫,卻沒有人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於是,父親將她送進精神療養院治療,而且全家人彷若鬆了一口氣般,再也沒有人提起,也沒有人去看她。艾思蜜 16 歲,就.這.樣.被自己家人除名,從世間消失了,一消失就是 60 年。

凱蒂: 艾思蜜的姊姊。當父親要把妹妹送走時,凱蒂由於內心裏埋怨妹妹破壞自己交男友的機會,暗地裏也希望妹妹消失一陣子,所以刻意誤導醫生的判斷。凱蒂老年之後罹患阿茲海默症,住在安養院。

 

愛瑞絲: 凱蒂的孫女。當醫院因為要關閉,而通知她去接回自己的姨婆艾思蜜時,她根本連自己有一個姨婆都不知道,因為奶奶凱蒂向來自稱是獨生女。

 

最後一頁,最後一片拼圖,我看了好幾次,只想吶喊;
艾思蜜,妳做了什麼? ... (突然間,胸口被撞了一下.)
艾思蜜,妳是怎麼做的?
艾思蜜,為什麼?

為什麼? 60 年都已經過去了,妳已經自由了,為什麼要....

第一次看到最後一頁,我真的是跳起來,結局咧??? 簡直像撞到牆一樣.
最後幾頁,再看第二次,才知道原委.
再看一次,才知道,作者為什麼要寫得這樣糢糊又破碎
因為可以不用把醜陋的一面表達出來,只點到為止.

最後,終於了解,不~ 不是了解,而是諒解,艾思蜜在最後一片拼圖中所做的。畢竟,60年的生命被偷走了,而且是被最親愛的家人偷走了,幾乎是一生的歲月。
最後,也終於理解,作者為什麼要把這一切,處理得這麼破碎,這原本就是一個破碎的家庭、破碎的記憶、破碎的人生。

這故事,作者留下了很多很多的空間,讓讀者自己拼湊 - 重整 - 思考,因為這世上有些事挑明了來說,真的太慘忍,如果把艾思蜜的無助與恨,完全表達出來,那真的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

 而愛瑞絲與艾思蜜,相同的個性,不同的年代,卻活出了自己的生命!!

 

到網路上查了一下相關資料,顯示 1930 年代的英國,確實是有一段時間,家庭中的男主人只要得到家庭醫生的證明,就可以把妻女送進精神病院。當時的英國社會對女人有諸多的約束,如果不夠端莊、對外人的表現不夠得體、或不會女紅,就等於是丟了家人的臉,整個家庭亦會被社交圈排斥。而艾思蜜的家人,就這樣把她丟到精神病院去,不聞不問、眼不見為淨。

閱讀的目的是什麼?
以前的我不是這樣的,但現在,我總是想要了解作者為什麼要寫這本書,為什麼要這樣編排,作者想表達什麼? 慢慢的,我可以看到更多,體會到更多。
當然,看不下去的書,感覺不對頻的書,我是不會太掙扎的。

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社會與經濟的壓力之下,許多人因而出現焦慮、憂鬱、躁鬱等無法適當的症狀。如果家人無法及早發現,全力支持並協助他/她們,以走出心裏的困境。久而久之,也會愈來愈難療癒。家中有一個這樣的成員,確實是會帶來很大的困擾與不安,但家人的支持,絕對是心裏最需要也是最大的慰藉。家人代為尋求醫師的幫助,並且全力支持,是最重要的復原力量。

 .

.

  那個守不住秘密而必須向河流傾訴的人是誰?
  我不記得 -- 有時候很難熬。
  希望有人可以讓我傾訴,我需要一個出口。
  才會覺得好一點...                    (錄自書腰)

 

 


《消失的艾思蜜》

作者:瑪姬.歐法洛
原文作者:Maggie O’Farrell
譯者:葉妍伶
出版社:馥林文化
出版日期:2009060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木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