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人》最簡單的文字卻承現了最深的愛
一隻鵝毛輕的筆,描繪出的愛卻重的令人無法招架。
通常看完一本書,只要起個頭,我就可以不停手的記錄下感想。
縱須幾番修改,也不需要停頓太久,考慮太多。
可是,看完這本《惡人》,闔上書之後,久久不能思考。
我知道我只需要起個頭,就可以開始記下我的心情,
但是,一杯咖啡喝完了,還是無法下筆,因為不知道該從那一個方向開始。
既然開不了頭,就先說說這本書吧。
書腰上寫:『為所有浮遊於城市的孤寂靈魂而寫──結合犯罪、推理、純愛元素...。』
但是我要說這本書,有犯罪、有一點點推理,但都不是重點,重點是孤獨與愛。
日本的作家很能處理人性的灰色面(介於黑與白之間),以及人際的灰色面(愛與不愛之間的疏離)。
這本書的故事情節很單純,有一個女人被勒死並推入山谷,
警察循線發現這女人並不單純,並追查出有兩個人涉有重嫌...。
當然這其中有點曲折,有點離奇,但絕對不是什麼高潮迭起,驚心動魄的劇情。
這本書的寫法有一個比較特別的地方,作者除了敘述故事的主軸外,
有時候又用證人的角度以第一人稱說出一段關於某個人的回憶或看法。
如果說這個故事必須有主角的話,那這本書就是在描述一段都會中兩個孤獨的靈魂,
因為一個意外事件所發展出來的愛情。
看這本《惡人》的時候就像在看電影一樣,帶出主角的生活,
回憶兩個家庭成員的成長背景,以及人格的形成。
一個從小被父母拋棄的孩子,不知道該如何用語言表達自己,
真誠的對待別人卻不斷的被拋離,被嘲笑。
這樣環境長大的人,最後卻放棄自己,
只為了給自己所愛的人一個可以回歸平靜的機會。
『要是我早點遇到妳就好了,要是我早點遇到妳,就不會變成這樣了…』
什麼是善? 什麼是惡? 什麼是壞人? 怎樣才算好人?
不管孩子做了什麼令世人唾棄的事,都還是父母的心肝寶貝。
闔上書的時候我明白了,作者為何使用這麼多種不同的敘述方式,
其實一開始我們就是陪審團,作者在文中不做任何評斷,
故事的主軸加上證人的口述,作者要我們每一位讀者,自己判斷出誰才是【惡人】。
或許這世界根本就沒有惡人,有的只是被環境壓縮到扭曲的人格罷了。
就像許多知名日本作家的小說一樣,故事的開始雖然有點沈悶,
但是,作者用最簡單的文字卻呈現了最深的愛,
一隻鵝毛輕的筆,描繪出的愛卻重的令人無法招架。
《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