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歲又怎樣《31歲又怎樣》是啊!31歲又怎樣

 這是一本極短篇小說集,用31個簡單的生活瑣事,直擊31歲都會男女的心事。

31歲可能是人生的一個關卡,卡在青年與中年之間。
或許這一天來臨時,你(以下,以你代表你或妳,也可以說是:我們)並沒有太大的感覺。
但是,有一天,當你在資料上填下 
31 歲,或在勾選年齡時,
在 
3140 之間的選項上打勾時,
你心裏開始埋怨著設計表格的人太不體貼,為何不多設立一個
  
3135 的選項,當然,最好是
  
2535。 

木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母親的模特兒《母親的模特兒》愛與掙扎

【媽媽,若這是妳愛我的方式,我能否說「不」?】  ──本段錄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身為攝影師的母親,深愛著三歲的小女兒。一個日落時分,斜陽透過窗玻璃上的紋路,形成一種流動的橙黃光暈,打在全身赤裸躺在浴缸裏的小女孩身上。於是,一種屬於藝術家的敏銳細胞全部甦醒過來。從此,任何一次的感動都變成一張又一張的照片。第一次個展造成的轟動,使得小女孩的成長日記,赤裸裸的呈現在世人的品頭論足之下。小女孩漸漸成長,她的身體變成同學朋友之間的討論話題,大家的竊竊私語,總以為是對自己的指指點點。於是小女孩慢慢的封閉自己,遮不住自己的身體,那麼就關上自己的心。

只是,媽媽,
這是母親對女兒至深的愛,抑或藝術的獻祭?
妳的傑作換來的,卻是我傷痕累累的童年。  ──本段錄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這本書,用字遣詞都很平淡,沒有太多的激烈言詞,沒有表面上的衝突,只有內心的掙扎。但有的時候,內心的掙扎比身體上的傷痕更難以復元。

木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午間女人《午間女人》我放棄

我看完了這本書 一半。
掙扎很久,丟掉,又拿起來 好幾次,終於放棄。
支撐著我讀到一半的是這本書的文案,因為我也想知道為什麼:

她不曾享受過母愛,她痛恨母親的無情!
為什麼她最後還是步上母親的後塵,對深愛的稚兒冷漠以對,
甚至在一間陌生的火車站拋棄他?         【節錄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這個故事,一開始的『序曲』,是彼得與母親要出遠門,名叫艾莉絲的女子帶著兒子彼得,搭火車來到一個陌生的城鎮,母親將彼得安置在火車站的長椅上,母親說要去買車票,彼得抓住母親的裙角,不肯放手,母親只得把行李全部塞到彼得手上,離開,之後,再也沒有回來。小彼得盯著母親離開的方向,不敢稍離,不敢去上廁所,害怕一眨眼就會錯過,一直到天黑,一直到

然後,故事一轉,描寫一個從小沒有感受到父愛與母愛的女子,海蓮娜(後來改名叫艾莉絲),的成長故事。母親因為在生下長女,瑪塔,之後連生了四個男孩都夭折。後來再生下海蓮娜時,母親已呈現不穩定的狀態,母親的眼中只剩下沒有生命的物品,四處收集鈕釦、樹枝、雞毛等,把房間塞得滿滿的,而且不淮任何人把任何東西丟掉。我想,這很可能是一種再也無法承受有生命的東西離開她身邊的心理。她只願意承認四個兒子死亡之前,就已經認得的人,看不見她剛生下來的小女兒海蓮娜。兒子們一個一個甫出世就夭折,甚至胎死腹中。這真的沒有一個母親能夠承受得住,她的心也隨之一寸一寸的封閉了。而父親的心全部給了母親,因而也看不到兩個年幼的女兒。後來父親因為參戰離家,使得母親的情況更加惡化,兩姐妹只得互相扶持著長大。父親參戰身亡、姐姐染上毒癮,兩姐妹因而漸行漸遠。情投意合並論及婚嫁的男友意外身亡,使得海蓮娜期待了一輩子的幸福夢碎。多情的工程師威廉再度開啟了海蓮娜的心,彼得的出生也帶給海蓮娜很大的快樂。卻也因為威廉的多情,或(?)海蓮娜的堅強令威廉覺得很受傷,使得威廉拋棄海蓮娜母子。

愛、金錢、需要、麻醉、性、納粹、宗教、信仰…所交織成的衝突。

木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少年羅比的異境之旅《少年羅比的異境之旅》一夕之間遺失的童年

少年羅比,身體正要開始發育,四肢百骸像要被撐開一樣,往後的日子,將會開始抽高。這天傍晚,聽到母親叫喚時,羅比正在原野間放牧。母親說:『去吧,去找你父親,然後把他帶回家。』

母親要他,14歲的羅比,到戰場去,把他在前線從軍的父親帶回來。南北戰爭期間,母親預見將領死亡,留在戰場已沒有意義,至於如何預見,書中並無交待。

母親平靜的告誡他,多帶幾把槍,子彈用完立刻把槍丟掉,子彈永遠保持上膛,如果覺得對方可能開槍,立刻先出槍打他。不要相信任何人。-page.11

『要記得,挺身面對危險,才能和危險擦肩而過。』-page.11

 於是羅比帶著一件母親特別縫製的軍服,兩面不同顏色,可以保命用,以及一匹路途之初獲得的,名叫黑炭的好馬,獨自前往兵荒馬亂的戰場。這是一趟換命之旅,他自己的母親送他踏上死亡之旅。縱使他能夠活著回來,他心裏明白,他再也回不到此時的自己。

這一趟旅程,他歷經了所有人性的黑暗面。他遇到騙子,被子彈打傷頭部,失去黑炭馬,他從死亡中掙扎著撐過來,他告訴自己這個經驗是命換來的,再也不會再犯第二次。受傷慘重的他,為避開人群,卻意外目賭少女蕾萩慘遭淩虐蹂躪的過程,他未出手相救的愧疚,使得兩人的命運在第二度相遇時,交纏在一起。

一路上馬不停蹄,雖然勞苦困頓,但直至進入戰場邊埵,真正的考驗才要衝撞般強行進入他的生命。敵軍席捲而來,前一刻才和他對話的和謁少校,此刻已戰死沙場,就在他的眼前,落下馬來。所有能夠想像的、無法想像的慘烈,聲音、景像,就這樣舖天蓋地襲來,沒有時間遲疑,甚至連害怕的感覺都來不及,整個世界就扭曲變形,轉眼之間身體與心靈一起飛散破碎。

世界的運作就這樣被驚嚇住了嗎?並沒有,一刻也沒有停止,熱食與水的提供、骰子撒落在碗裏的聲音、運屍、集中傷者、挖墳、埋屍全部都動了起來。當然,偷盜、強搶死人身上的財物,甚至掠奪垂死者口裏的金牙,醫學研究者來蒐集身體組織的樣品,甚至還有觀光客此起彼落的嘔吐聲。

羅比逆著軍隊撒離的方向,一路相繼尋著了黑炭馬以及父親。羅比一直說著:『父親,我儘快趕來了。』,父親則表示:『幸好你來晚了。』,父親的臉頰被子彈貫穿至後腦,羅比盡心的照顧著父親。每當父親睡著之際,羅比就主動去幫忙挖墳埋葬死者,漸漸的也因此獲得一些食物、水及繃帶。羅比與父親間的對話,顯見父親是個很善良、而且有智慧的人。因為局勢仍然太過混亂,他們曾經很小心的提到關於,如果羅比不得不殺人的時候,父子之間的默契,甚至連這些字眼都沒說出來:

木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後一場畫展《最後一場畫展》目前,心智正常

芮秋,從小在繪畫上就有天份,但母親在這方面與她爭鬥不斷。得不到支持的芮秋就只能在任何找得到的材料上畫畫。終其一生,似乎就只有繪畫這件事,盤據住她的心。甚至沒有工具時,都能神遊至繪畫的境地,把畫印在腦海中,等到合適的時候再把它畫下來。是作畫盤據住她的心,抑或是她最終把繪畫當成一個逃避的港灣?因為她唯有在作畫的時候,才能夠得到平靜,而這樣的沉迷,是會令愛她的人微微妒忌的。

故事裏對躁鬱症並未著墨太多,也沒有太多的驚濤駭浪,故事圍繞著芮秋,也圍繞著芮秋的家人;她的先生安東尼,及四個小孩。他們愛她,從小被訓練的能夠照顧她,但卻也懼怕她發病時的激狂,小小的心靈也會被她的不在意刺傷。

書名是:最後一場畫展,但畫展並不是寫在故事裏。而是作者一個很巧妙的安排,一打開書,就知道這名女畫家芮秋,已經去世。每一個章節的最前面,都有一張說明卡片,就像我們踏進了芮秋的遺作展,看著某一幅畫的說明,想像著這幅畫,聽著作者述說與這幅畫作有關的一則故事。

這些畫作的安排,並沒有按照任何時間、或事件的發生次序。這些故事關於芮秋徘徊在虛幻與現實之間的掙扎、關於安東尼極致的愛與耐心、關於孩子們渴望媽咪的愛與摸索著成長的過程。

這故事要把整個畫展全部看完,一片一片連接起來,才能一窺故事的全貌,就像拼拼圖一樣。但其實作者還做了很多保留,很多事、很多原因、很多結果都沒有做很完整的交待或批判,完全留待讀者自己去拼湊、自己去吸收消化、自己去評斷。在看書的過程中,會很想知道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才會導致這樣的結果。

這故事包含了很深的無奈與愛,就像書封上寫的:

就算我不慎把自己拆散了
你仍又默默撿著碎片把我組合起來

安東尼對芮秋無限的愛與耐心,守護者芮秋,包容著芮秋,使芮秋不致於因過度狂放,而傷了自己,或甚至自毀。但,這一切到底是安東尼禁錮了芮秋激狂的靈魂? 還是芮秋困住了安東尼?

木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路《長路》再走下去,你就懂了

長路》,一條很長的道路,沒有特定的實體,沒有起點,也沒有盡頭。

長路》,是一線渺茫的生機,沒有方向,也沒有任何的把握,只能往前走,否則活不下去。

長路》,也代表永不終止的時間線,誰加入了、誰倒下了,都不會影響時間的滴答。

故事開始的時候,就是從路上醒來,從惡夢中醒轉過來,從發臭的毛毯中坐起來。灰濛濛的天空,看不見日光,塵煙漫漫也看不見遠方。不知道這一路是從哪裏開始走的?不記得已經走了多久的時間?也記不得一共走了多長的路?不知道要走到哪裏去?更不知道等在前方的到底是什麼?

整個故事沒有時代背景,也沒有時間點,而且時間的定位對存活下來的人來說,也不再重要。氣候潮濕冰冷,天地之間幾乎沒有任何生命跡象,空中沒有小鳥、蚊蠅,林間沒有野生動物或昆蟲,水中亦無活魚。空氣污黑,必須帶口罩才能呼吸。爸爸唯一確知的是,那孩子是他奮力活下去的理由。

沒有姓名也看不出年紀的爸爸與兒子,推著裝了所有家當的購物車,兩人肩上各揹著一只保命用的背包,緊急時,必得丟棄購物車逃命。唯一知道的是,孩子還小,因為曾經有一次,要求爸爸背他一下,唯一明白的是他們要往南方去,因為南方可能會有溫暖的海岸,或許可以活下去。  

購物車裏裝著的是最後的食物與禦寒衣物。為了填飽肚腹仍需延路搜尋,爸爸一直不放棄任何希望。幾次斷炊,生命隨風飄搖,看著孩子瘦骨嶙峋,爸爸心中承諾一定會用生命守住孩子。

為了怕孩子擔心,半夜爸爸總是遠離營地,劇烈的咳嗽,以免吵醒孩子。為了保護孩子的安全,爸爸除了抵抗惡徒的搶奪殺戮之外,不得不築起心防,拒絕幫助途中的陌生人。爸爸處處以孩子為念,雖經兒子多次哀哀哭求幫助途中的人,爸爸亦無法軟下心腸讓步太多。事後,等孩子願意再度開口說話,爸爸總是循循誘導,要求孩子開口說出心中的想法。

一路上偶而發現的加油站、購物中心或房宅,幾乎都已遭洗劫一空。在這樣沒有食物、延路只見前人倒下的屍骨,卻看不見明天的末日,世人為了偷或搶、致人於死在所不惜。還可以看到擄人吃人、甚至吃自己的胎兒,這一切也只是想著要苟活,人心已經是走到窮途末路、道德淪喪的境地。雖然處處驚駭,然而,爸爸仍然努力不讓孩子看到這些駭人的畫面,希望孩子能一直保持善良純真,但是孩子自己知道,縱使不看,這所有的一切都早已深印在心中。

木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暮光之城:新月《暮光之城-新月》唉~失望了

當我把這本《新月》看完之後,我就陰錯陽差的在網路上,把後續發展及結局都搞清楚了(只看了大方向的發展,沒看細節),故事的結局其實不出所料。照我看書的習慣,好書絕不願意先知道結局的,有人在我面前爆彈,我可是會打雷的(哈利波特就是一例)。這套書對我卻完全沒有這問題,當我在網路上逛的時候,不小心看到結局,雖然心裏難免有點小罵,但隨後發現其實還好。主要原因是看完第二集之後我己經確定,而且不得不承認《暮光之城》系列真的是愛情故事,較嚴謹的說法是奇幻愛情故事。 

我認為作者一開始就做了設定。因為作者是以女主角貝拉為主述者,所以整個故事的發展就被侷限在貝拉所看到、聽到、感覺到的,而且對於貝拉的內心世界著墨甚深,感覺上沒有辦法再做更寬廣的發揮。在書評與宣傳上,一直將這部作品與哈利波特作比較(個人覺得,這是一種誤導,這種誤導有時反而會讓慕名而來的讀者感到更大的失望。),我認為哈利波特的格局要比暮光之城大多了,但是,暮光之城在衝突與感情方面的描繪比較深入。如果要以看哈利波特那種變化萬千的魔幻世界的心情來期待這本書,那可能就會大失所望。除非暮光之城》第三、四集能有更多的突破。

我知道我已經沒有辦法用客觀的態度來評斷這本書,第二集的前半段,幾乎要讓我有一個錯覺,這是八點檔還是什麼?

《新月》說的是愛德華與貝拉開始互相認同,並決定勇敢的接受彼此。但潛藏的危機仍然存在,貝拉,人類新鮮血液的芳香,是飢渴的吸血鬼永遠無法抗拒的美食。不管是陌生的吸血鬼或是愛德華的家人。貝拉願意為愛成為吸血鬼一族,但愛德華不願意貝拉為了他,變成像他一樣成為一個永遠失去靈魂的噬血怪物。愛德華為了保謢貝拉的生命安全,決定徹底消失在貝拉的生命之外。於是他用自以為是的心態來決定貝拉該如何才會安全,才會幸福,為了不讓貝拉存著一絲希望,所以不解釋就說再見。

兩個人的幸福,不是應該由兩個人共同承擔,一起面對嗎?用情至深的貝拉,被這樣的無情又無理的對待,在內心產生極大的空洞,必然的崩潰、麻木、行屍走肉。這份感情沒有人能夠理解,也無人能說,只得自己一個人承受。然後,她的兒時玩伴,樂觀開朗又叛逆的雅各,成為貝拉的精神支柱,於是更刺激更危險的故事又要展開了。

作者的寫作功力真的是非常的精妙,情節緊湊、驚險刺激,這裏面還牽涉到一群生存在保護區,的狼人──吸血鬼的天敵。

既然是以愛情(友情、親情)為主軸,那麼就該用愛情故事的心態來看這套書,那就會看到刻骨銘心的愛,看到真執的友情,看到人性的脆弱與堅毅。但是不容否認的,經過第一集的震撼之後,對於這樣的導向,還是很失望。

真心期待第三集能有更大的格局,因為第一集先出場的是吸血鬼,第二集是狼人,與吸血鬼有幾百年夙仇的狼人已經出現了,這兩者之間會產生怎樣白熱化的衝突,百年恩怨是否能夠化解?要如何化解?除了兩個種族之間的戰鬥之外,其間還牽扯了三個人(或非人)的愛恨情仇,愛情與友情之間的矛盾,應該可以有所期待吧。

感覺上有幾句對話,很難理解,相對的,就無法了解貝拉的激烈反應,很可能是翻譯的關係。

木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暮光之城》哇~這什麼鬼

暮光之城 Twilight》寫的,確實是吸血鬼的故事,但是我的標題『哇~這什麼鬼』,這個鬼跟那個鬼一點關係也沒有,只是如果不用這麼直接的口語,就無法表達我看這本書時的心情。已經很久沒有在看書的時候有這麼緊繃的心情,而且整個故事(第一集)一口氣看完,都還維持著高倍率的心跳。 

我不想詳細描述這個故事的內容,因為我相信很多人會想看這本書,或去看電影。所以不能在此埋下地雷,罔顧書友的閱讀樂趣。 

既然不談內容,那麼就來說說標題的那個『哇~』。

第一次拿到這套書的一、二集,是在半個月前出書當天,當時的我,有眼不識泰山,翻開只看了一眼,就把它們丟到退書架上,原因是字太小。經驗上,字這麼小看起來會很累,但是對它的封面,倒是印象深刻。後來發現這書來頭不小,只好乖乖的再下一次訂單,還被書商唸了一下,說當時書單上就有註明【此書詢問度高】,現在缺貨中,所以先給我第一集。

這個【哇~】幾乎從翻開一直延續到闔上書,但卻有著不同的情緒與不同的層次。從神秘、曖眛、慾望、掙扎、危險、守護,一路延燒到:

『喂~第二集咧。』,
『現在是半夜三點,小~姐~,妳誰呀?什麼第二集?』,
『喔!』(我猜應該是書商的老婆,@#$%^)。

木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紅髮安妮(100週年紀念版)《紅髮安妮》 有淚水、很多歡樂、充滿希望的

讀這本書,讓人精神為之一振,有淚水、很多歡樂、充滿希望的一本書。

一對住在【綠屋頂之家】的兄妹,哥哥馬修,心地善良,個性卻非常靦腆,從來不知道該如何與女性說話,妹妹瑪莉拉,個性嚴謹、矜持寡言,做事一絲不苟的老小姐。這對兄妹因為年紀漸長,想要收養一個孤兒院的男孩,來幫忙農務,沒想到搭火車前來的卻是一個小女孩,從此改變了倆兄妹,與綠屋頂之家。

一頭紅髮、滿臉雀斑的安妮,三個月大時父母雙亡成了孤兒,兩度被收養又被遺棄,十一歲時連孤兒院也不要她。

她說就是因為身心一直都很饋乏,所以才有很多想像空間。她有著脫韁野馬等級的想像力,所以經常在該專注的時候神遊於自己的想像世界裏,因而經常闖禍。她對自然界的一草一木發自內心的喜愛,熱愛探索大自然。對未知的一切充滿了好奇心,所以有很高的求知慾,任何疑惑都藏不住。

安妮除了對於自己的紅髮及滿臉的雀斑非常在意以外,其他的事都非常的樂觀。以最真誠的心對待別人,而且鬼點子特多,幾乎所有的人都喜愛她。雖然馬修不多話,卻是安妮最好的聽眾,也是安妮的知己,他總是默默的支持鼓勵著安妮。瑪莉拉,也幾乎一開始就喜愛上這個紅髮小姑娘,只是覺得不能讓安妮太【得意忘形】而經常壓抑自己忍不住的笑意與疼愛,並且擔心自己太多的愛會過度縱容安妮。

看這本書是一種非常奇特的經驗,大部份的時候都是安妮在說話,說得興高采烈,說得天馬行空,腦子轉到那裏就說到那裏。所以在看書的時候也總是覺得安妮就在耳邊說個不停,而我正是那個坐在搖椅上織著毛衣,在燈光的陰影下強忍笑意,既藏不住慈愛目光的瑪莉拉。或是在馬廄工作,雖然完全跟不上安妮的馳騁速度而聽得昏了,心裏卻直點頭讚賞,又感謝老天恩賜的馬修。

一直到安妮逐漸長成少女,她才開始安靜下來,照她自己的說法是,因為長大了,忙著做事情、忙著思考,根本沒有時間空談。

看這本書讓人心裏充滿了歡欣與愛,就像瑪莉拉一樣,整個心漸漸的變得溫柔了起來。看這本書會讓人頓時開朗起來,心情飛揚,並且對這世界與未來充滿了希望。

 寫到這裏,總覺得自己並沒有把這故事的精華說出來,所以節錄若干安妮說過的會觸動內心的話,與大家分享。

木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後的精靈《最後的精靈》讓人愛不釋手的故事

這是一本很棒的書,會讓人愛不釋手。值得一看再看,每次看都是會被作者的一字一句再度震動一次。

封面設計的很吸引人,用墨綠的背景代表大自然,一片孤單的葉子,晨曦中的一滴露珠,映照著小精靈靜默的臉,彷彿不知道自己是這世界的最後一滴希望。

剛開始看這本書的時候,我有點小小的失望,講的是精靈與龍的故事,但既不是很古老很經典的歷史冒險故事,也不是什麼新奇曲折的魔幻故事。而且作者的筆觸,讓人感覺到這是青少年讀物。

這故事真的是非常簡單,而且故事中的人物都很沒有英雄氣質,甚至有點呆,好人、壞人都一樣呆呆的,可是那個呆,會讓人覺得可愛又可笑。整個故事都是在很悲慘的情況下進行,就是寒冷、飢餓、潮濕、飢餓、泥濘、飢餓。沒錯,就是一直都吃不飽。作者用很冷雋灰諧的方式,以剛出生不久就被迫逃命的小精靈的角度來看這個故事。而這小精靈天真無邪又不知死活,於是發展出一個有點緊張、既悲慘、又好笑,每次都糊里糊塗就渡過難關的冒險故事。

這麼簡單的故事加上淒涼的世界,為什麼會讓人愛不釋手,原因就在於作者的筆觸,充滿真誠的情感與溫馨。

故事開始時,大雨下不停,世界發生大水患,四處都是泥濘的景象。民生潦苦,沒有食物。大雨淹滅了精靈集中的村落,年幼的約許,是劫後餘生的最後的精靈。在人類因為害怕而仇視並殺害精靈的世界裏,孤單的約許,根本不知道該往何處去。

這個小精靈對世界、對人類的了解都來自於外婆;一個因為太過悲傷而失去法力的老精靈。

『要是你不乖,人類就會把你撒上迷迭香,然後烤來吃掉』,外婆總是這樣說。

小精靈.約許其實有一個長達16個字而讀起來像打噴嚏的名字,所以每次只要有人問了他的名字之後,都會緊張的關心他是不是感冒了。

木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的孤兒寶貝《我的孤兒寶貝》妳是我的天使

看這本書時,如果把閱讀的心情放在凱梅玲收養泰根的掙扎與感情糾葛上,那麼肯定會大失所望。因為看到後來,會覺得故事的後半段太冗長,失去重點。但是,其實這本書是在講凱梅玲的心路歷程,而泰根一出生就註定破壞了凱梅玲原本所擁有的一切,多年後卻成為改變她一生的天使。 

凱梅玲是一個黑膚色的女孩,從小受盡欺淩,因為言談之間所呈現的懼怕,更加深了其他同學的刻意欺負。所以她經常以不在乎或忽略別人的態度來武裝自己,無法應付的時候,就封閉自己的心,保護自己避免受到更大的傷害。直到她遇到從小受到父親與繼母暴力對待的黛爾,兩人一見如故,從此凱梅玲才發現自己也可以與人溝通,開始相信自己不是劣質品。

所以當凱梅玲在結婚前夕,發現自己一直疼愛著的黛爾的女兒泰根,居然是未婚夫的孩子時,她的世界就此崩解。 

她最愛的男人有個孩子,她最愛的男人和她生命中唯一的好朋友,有一個孩子。 

她唯一能做的就是走出去,而且再也不要走回來。於是沒有辱罵、沒有眼淚、沒有歇斯底里、也沒有辯解,她用了自己唯一能夠保護自己的方式,到一個新的地方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 

四年,當一切似乎可以淡忘,傷痕彷彿已經結痂了之後。卻突然之間,整個看來平靜的生活又再度被打亂,一度想要逃離的,就像蟄伏的猛獸般再一次直撲而來。逃掉的終歸還是要再面對,沒有解開的結,永遠卡在內心深處。因為一封信,因為黛爾病危,所以這個註定毀了她一生的泰根,從此變成她的責任,變成她的生命中的一份子。

.

在這故事中有三件事讓我印象深刻,第一件是人生無常,要把握當下:

 凱梅玲:『我以為我有更多的時間,去習慣她回到我的人生,

木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惡人《惡人》最簡單的文字卻承現了最深的愛

一隻鵝毛輕的筆,描繪出的愛卻重的令人無法招架。

通常看完一本書,只要起個頭,我就可以不停手的記錄下感想。
縱須幾番修改,也不需要停頓太久,考慮太多。
可是,看完這本
《惡人》,闔上書之後,久久不能思考。
我知道我只需要起個頭,就可以開始記下我的心情,
但是,一杯咖啡喝完了,還是無法下筆,因為不知道該從那一個方向開始。

既然開不了頭,就先說說這本書吧。
書腰上寫:『為所有浮遊於城市的孤寂靈魂而寫──結合犯罪、推理、純愛元素...。』

但是我要說這本書,有犯罪、有一點點推理,但都不是重點,重點是孤獨與愛。

木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夜市《夜市》- 風之古道:原來這就是人生

《夜市》這本書,包含2篇故事,第一篇【夜市】講的是親情。而【風之古道】講的是友情的故事。兩篇都是光怪陸離,卻又包含多層深刻的意涵。

【風之古道】的敘述有點特別,第一人稱主述,主要角色是『我』,從頭到尾都不知道這個『我』到底叫什麼名字。

『我』在小時候曾經因為迷路,誤入一條很奇怪的道路,幾年後和好朋友『和樹』一起再度去尋找這條奇怪的道路 - 古道。

古道是鬼、死者、靈與神所走的道路。沿著古道往前走,它會不斷的在各地分歧,像迷宮一樣通往日本各地,只要你選擇其中一邊,就到不了另一邊。一般的人類看不到也感覺不到這條道路的存在,當然,和本書的第一個故事【夜市】一樣有少數人例外,不然就沒有這些故事發生了。

『我』與和樹進入古道之後,一直找不到出口。後來遇到一個古道中的旅者『鍊』,在鍊打算帶他們去尋找出口的路上,發生一起意外,和樹不幸喪生。於是『我』與鍊踏上尋求回生秘術的旅程。整個故事講的是『我』與和樹的友情,以及,鍊與他的好朋友之間的恩怨情仇。

有很多的感觸在這裏不能說,因為說了就洩露了故事的發展,會影響大家看這本書時的感覺。

故事走到尾聲的時候,胸口覺得很悶,彷彿失落了什麼,彷彿心中缺了一角的遺憾,無法釋懷。

一直到最後,再度看到那一句話,『古道仍然縱橫交錯、歧路重重。只要選擇其中一條,便無法看見其他的景致。』

木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夜市《夜市》- 夜市:出不起的價,還不了的債

『小時候與弟弟誤入夜市的「裕司」,在這裏買到了打捧球的天份,但付出的代價卻令他懊悔至今。於是,當蝙蝠預告今晚有夜市,裕司決定帶女同學「泉」一起前往,重新進行一項重要交易。』

這個夜市,是一個與我們所在的現實世界並存的空間,它在許多不同的世界都有入口,卻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看到。故事中出現兩次有關入口的描述,都是隱沒在墳場附近的林蔭中,走近後方可見到隱現的青白色光芒,所以這夜市的性質可以想見非比一般。這個夜市有它自己的運行規則,用以規範買家與賣家。進入夜市必須有交易才得以離開,否則將永遠被困住找不到出口。賣家則必須遵守誠信的原則,不得有欺騙顧客的行為。在這個夜市裏,只要出得起價,任何人都可以買到想要的東西。

這個故事光怪陸離,但處處隱含著對人性的隱喻:

當裕司決定用弟弟與人口販子交換【棒球選手之器】時,他當時確實一籌莫展、他想或許這只是一場惡夢,而從夢中醒來的方法只有完成一項交易。(這在後來,當泉遇到相同的困境時也看得到一樣的反應)。而且,當年的裕司非常渴望得到棒球的才能,而弟弟存不存在,似乎變得不再重要。

成為王牌投手,並無法消除一場惡夢所伴隨而來的罪惡感。當年那麼想要的,付出那麼大的代價得到的,如今卻不再重要。所以他想要彌補當年犯下的過錯,決定用自己去換回弟弟。

這個時候,又可以看到幾個隱含的心境:他想結束自己的生命,而在夜市把弟弟交換回來的話,就可以一拼抹除他曾經存在的事實,那麼他的父母就不會感到悲傷,甚至對這世界沒有任何影響。最後,縱使換回來的不能確定是自己的弟弟也無所謂,至少有一個小孩因而得救。

這是一個意義深重的寓言故事,淡淡的筆觸描繪著人性的慾望與親情、罪惡與懺悔、救贖與原諒。抗拒不了一個慾望的誘惑,其代價往往不只是交易當時所付出的,背叛的罪惡感會如影隨形一輩子,最後只希望得到救贖,甚至補償在相同遭遇的其他小孩身上。

 看著這個故事的時候,我一度想起現今流行的網路遊戲。一款遊戲自成一個世界,彼世界與此世界並行不違(說不違其實仍會有所衝突),進入彼世界就得依循該世界的規則,只要出的起價就可以買到想要的寶物。當你發現角色設定錯誤或不想再玩,只需要刪掉重來。雖然只是一個虛擬的世界,但一進一出之間必定有些什麼改變了,時間、心情、歷練,虛虛實實那一個才是真?

  ------------------------------------------------

木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巴別塔之犬《巴別塔之犬》唯有原諒才能夠再重新站起

這是一個關於夫妻間相互暸解與溝通的故事。
語言有時候比刀刃還要利,
甚至於連沈默不語都可以傷害人。

當我們所要表達的與對方所感受到的,
不盡然相同的時候,
就很容易產生誤解。

有時我會懷疑人類的老祖先
還沒有共同語言之前,
人類的其他感官是不是比較敏銳,

木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